一位留学生写在马德里“前线”的“抗疫日记”



叶涵荃(Beatrice Ye Zhu),西班牙籍华裔,95后,护理专业本科,国际教育学院2018级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20201月,在结束一学期的学习后,叶涵荃回到西班牙马德里过寒假。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叶涵荃并未置身事外,而是默默扛起作为医学生的责任,毅然走进ICU,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死神抢夺生命。

131

在新闻中看到中国累计确诊病例首次破万,西班牙戈梅拉岛出现首次确诊病例。我的心悬在了半空,担心,害怕的情绪扑面而来。因为恰逢中国农历新年,在西班牙的很多华人都会中国和亲友团聚,我的父母也回国探亲了。我只能默默为远方的家人祈祷,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平安。

215

父母今天回到马德里,我和妹妹特意开了两辆车去接机。我知道这个病毒的传染性很强,我和妹妹都带了口罩,做了必要的防护。放眼望去,整个航站楼只有我们两人戴口罩,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接到父母后,我和妹妹开一辆车回家,父母则开另一辆,直接驾车回家,进行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这一段回家的路显得格外漫长,所有的不确定让我焦虑不已。担心父母所搭乘的航班上是否有人感染,担心中国亲友的健康,也担心马德里是否安全。

226

疫情来势汹汹,西班牙的卫生系统受到巨大挑战,面临饱和。马德里的一家四星级宾馆也被改造成临时接纳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中心。身为护理专业毕业的我不能袖手旁观,我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和父母说了这个想法后,他们很是担忧,我用自己的坚定决心说服了他们,因为救人是我的职责,我相信自己能在这场战役中保护好自己,也能拯救生命。

311

两天前,我接到了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医院(Carlos III hospital )的电话,他们说可以提供给我一个临时岗位。我内心既紧张又很激动。可到了今天我还没收到进一步的消息。焦急的等待,让我有些按耐不住,于是我决定联系一下之前暑假所实习的医院。医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来电表示感谢,并给我安排了ICU的工作。我欣然接受,因为我曾经在那里工作过,十分熟悉里面的情况。


314

今天医院给我发来了工作安排,我们几个医护人员组成搭档。我们相互监督穿着防护服。没有得到伙伴的OK手势,就不能进入病区。全副武装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工作伙伴的负责。说不紧张,不害怕那是假的。但当我进入ICU看到那一张张病床,责任感立马驱赶走了紧张的情绪,我需要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已经顾不上紧张了。重症监护室有两个大间,共12张床,目前每6张床配备3ICU护士、2名医生和2名护理人员。



316

“加油!”我和同事在相互鼓励中开启一天的工作。我每周有三种工作班次:上午8点到下午3点,下午3点到晚上10点,晚上10点到第二天8点。工作了几天我发现这里的大多数病人使用镇静镇痛药,并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正常血压。此外,我们发现俯卧姿势可以显著改善呼吸模式。但是这种体位改变(由仰卧位变为俯卧位)需要2名护士、2名护理员和1名医生,工作量非常大。送进ICU的很多病人需要立即插管,而有些病人送进来的时候心跳和呼吸都已经停止了。在这里我见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也看到生命的脆弱和顽强。虽然有些病人因为长期接受插管,多种药物治疗,表情痛苦,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能看到想要活下去

的渴望。即使生存的机率再渺小,我和同事也不放弃。


320

疫情进一步肆虐,可是防护物资的的供应却有些跟不上,我隐隐有些担忧。为了节约防护用品,1个口罩我们需要佩戴7个小时甚至10个小时。即使面对各种困难,我们没有一个人选择离开,我们都在坚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是我们的宗旨。然而面对日益攀升的确诊人数,我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原本个吃货的我,现在却没了胃口,吃不下饭。今天下班看到手机上同学们发来的消息“Bea, 今天怎么样?帮病人翻了几次身?”; Bea, 今天有新的病人需要使用呼吸机么?”;“Bea, 工作辛苦了,我很荣幸有这么棒的朋友,为你感到骄傲!” 在中国的老师们知道我现在在前线工作,时时给我鼓劲、加油,我很受鼓舞。为了降低家人感染的风险,我现在独自一人租房住在外面。有些小伙伴更是准备了“爱心便当”放在家门口,我觉得好暖心,有他们在,真好!有亲朋好友的支持,感觉自己好像又充满了能量。

 

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是孤岛,没有人是旁观者,看到中国派遣了医疗队,又带来了众多医疗物资,我也很感谢他们。这一刻我觉得,只有万众一心,无国界无国籍限制,才能共同战胜疫情。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8日 (编辑:殷怡岚)